主宰人类命运的小东西,被他拿捏住了 | 创视界
欢迎来到创新工场联合科技自媒体量子位出品的科技创业访谈栏目「创视界」,本期我们邀请到:创新工场系企业、予果生物的创始人和 CEO 夏涵博士。
关注创新工场视频号👇点击下方观看节目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
“21世纪,就是生物科技的世纪。”这一点随着 Alphafold 出现已经无需赘述。
两大核心场景——制药和医疗,也因此迎来了快速发展落地期。
制药就不说了,本身作为计算生物 TOP 场景,全球投融资瞩目,更别说各大厂创企纷纷开展军备竞赛。
而在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医疗行业,随着蛋白质/基因测序、检测等技术成熟,更多高精尖企业已经在各个实体医院商业化落地应用。
这其中,复旦校友创办的予果生物就是病原感染诊断的明星创业代表。
在市场侧,创业 5 年已获超 8 亿融资,并为全国超过 1200 余家三甲医院提供临床检测、筛查、咨询服务,累计完成 20+万例样本的检测。
在技术侧,其检测范围已涵盖细菌、真菌、病毒、肺结核分枝杆菌、寄生虫等 9 大类病原体,总计 26348 种 DNA 类及 3900 种 RNA 类病原体。
除此之外,他们还研发了云端病原微生物数据分析系统 PACEseq,可直接对临床样本中多种微生物进行测定,无需培养或特异性扩增。
作为生物科技创业公司代表,我们跟其创始人兼 CEO 夏涵聊了聊。
—1—
予果生物做什么?
予果生物正在做的事情,核心就是「让病原诊断更简单」,具体技术表现为宏基因组测序 mNGS,是国内最早将其转化于临床的企业之一。
宏基因组测序,简单来说,就是可同时且独立对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
从临床角度来看,它可以像 PCR(即核酸检测),以病原微生物核酸为目标对象,为医生提供明确的诊断信息,辅助医生在病原诊断、临床用药、疗效观察等方面的工作。
整个工作流程包括标本采集和管理、核酸提取、文库制备、上机测序、数据分析、病原注释、报告解读等多个步骤。
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基于“超高维度特征值分析”ML 算法、降噪等 AI 技术,提出云端AI病原精准诊断平台 PACEseq,可实现病原诊断符合率大于等于 88%。
具体应用中,则是对脑脊液、血液、肺泡灌洗液、无菌体液、组织等临床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序列测定。据介绍,目前从提取样本到给出结果,时间在 24 小时之内。夏涵表示,在未来时间可以压缩到 3 小时以内。
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诊断方式的不足,提升患者诊疗效率。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患者在没有明显诱因情况下反复发热,但各项常规检查均无异常,结果在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之后,发现是羊布氏杆菌感染,一种在北方牧场常见但在南方少见的传染性疾病。因此这位来自南方的患者最早并未检测出来。
另一方面,还有望帮助诊断罕见病症。予果生物最新成果,正是与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危重症科联合发现并成功治疗了一起由阴道加德纳菌(一种引起阴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罕见病例。
目前,予果生物业务范围覆盖全国 150+ 城市,服务 1200+ 家医院,检测了 20万+ 例样本,其中脑脊液检测量位列全球第一。
其中,还与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儿童医院、西安交大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开展产学研转化合作。
—2—
诺曼底登陆之战
创业公司如此商业落地速度,在夏涵看来只不过是正在打响第一战——诺曼底登陆之战。
具体而言,就是分析样本数据,为住院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感染病原诊断。
真正的终极愿景,是让病原诊断彻底告别经验主义,完成真正的数据驱动。届时就可以赋能到更多基层的医疗工作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实现了医疗的公平性。
而要做到更普及的数字化诊断,夏涵认为还需要 5 到 10 年的时间,这其中两点需要实现。
1. 技术可及性,落地到更多医院,让更多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接触到这项技术。
2. 经济可及性,即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价格。
而且在这个领域,中国其实是走在世界前面的。于予果而言,接下来他们还要完成基因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预测,最终通过数据去开发更好的检测产品。
看准方向、咬住不放、践行数字化这条主线,是夏涵谈到企业竞争力的时候提及的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的团队背景,让他们认准这个技术方向既是临床刚需且有技术壁垒。
以夏涵本人为例,他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毕业,欧洲知名病理实验室成员,师从皇家科学院院士 Ulf Landegren,曾在知名药企诺和诺德工作近十年。
以至于在最艰难的时候“因为没钱就将自己的房子抵押了”,也能“咬住不放”。
最后,放上部分对话节选,希望能给更多企业和创业者带来更多的理解。
对话实录节选
1、量子位:可否介绍下你们正在做的事情。
夏涵:当时创业的梦想是让病原诊断更简单。与普通人的关系是,当我们或身边人发烧时,应该用什么方式来治疗,就是我们干的事情。
2、量子位:那跟新冠疫情刚开始时,大家着急的事情是一样的。
夏涵:是的,只不过我们面对不仅仅是新冠病毒,是所有可能会让人感染的微生物,比如说像细菌、真菌病毒、甚至是寄生虫,这些都可能会造成我们人体发热。
3、量子位:作为国内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之一,当时怎么看到这个机会?
夏涵:这是两个问题。首先是「为什么创业」,创业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当然一开始是想造车,但后来发现这个不太容易实现。后来听到「21世纪是生物科技的世纪」,就想融入这次技术浪潮。
其次是「为什么进入病原精准诊断」,有两个重要考量点,第一个点是不是有非常明确的临床刚需。当时看这个赛道有大量的数据,但并没有被很好的收集和利用,比如很多诊断结果「非阴即阳」,也就是 0 或 1 的数据量,模拟信号级别太低了;现在通过测序的方式,得到的是一堆字符串,里面有很多信息可以去挖掘和分析。
第二点是因为自身有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背景,我们做的事情是否能通过有计划地数据积累,形成竞争壁垒。显然感染诊断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要素。
4、量子位:商业模式需要去探索吗?
夏涵:在诊断领域其实比较明确的。要么提供服务,要么将产品卖给医院,然后医院进行检测得出报告。于我们而言,更多定位在一个产品公司,目标是能做出适应更多临床场景的产品,将两个可及性:技术和经济的可及性都做好。目前商业上面的模式,我认为是成熟的,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将近 70%。
5、量子位:在跟医院合作方面,是否会相应的谨慎和保守?
夏涵:医疗机构本身的严肃性和严谨性,是他们的天职。但与此同时也要解决医疗问题,如果我们的产品能明确满足他们的一个刚需,那怕只有 10% 也是非常愿意去尝试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结核病对人类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老病了,但诊断它的微生物非常狡猾,对临床工作者来说很难判断的。刚创业的时候,我们就决定开发这个产品,历时 5 年开发出来后,当下就有个知名专家就给我打电话,说是要在课上介绍这个产品。
6、量子位:这个过程中,体现予果怎样一个竞争力。
夏涵:就产品特性来说,它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高、适用的样本类型更多。这三点就满足了临床的需求。
灵敏度更高,就是其他人测不出来的,予果就能测出来;样本类型更多,即别人不能测血,但予果能测出来;性能的话,其实就是通过数据的积累。通过检测了很多结核临床样本,知道结核分枝杆菌 DNA 序列的分布是如何的、出现频率是如何的,然后将数学概率问题转化成产品设计。
7、量子位:企业的竞争力呢?
夏涵:第一个是战略定力,当时我们看准了这个方向,结核病是个痛点。第二个是看准方向后,我们咬住不放做了五年时间。第三个是践行了我们用数字化去解决病原诊断这个难题。整个产品从设计到研发,再到最后定型,都贯穿着数字化这条主线。
8、量子位:给其他同领域的企业和创业者的建议。
夏涵:我一直有个观点,医疗领域里面最终能跑出来的一定是产品优秀的公司,而不是通过流量通过端口去做商业模式。因为医疗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能够把诊断、治疗等环节做好,才是真正的终局之战。
9、量子位:予果如何去完成终局之战?
夏涵:目前我们还是一个婴儿,最终实现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testing 检测,通过数字化分析能够明确判断样本中有什么样的微生物,比如一口痰中可能有500到100种微生物,其中有多少致病微生物。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第二个阶段,就是做耐药表型检测。我们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天坛医院一起联合合作,解决的是耐药表型到基因型之间的关系预测。两者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个非常多因素组成的矩阵。现在这中间放上机器学习模型来解决,比如肺炎克雷伯菌(俗称肺炎杆菌)这种重要微生物,可以做到预测准确率约90%。
一旦实现,临床时间可从原来的三五天缩短至 24 小时,这个意义是巨大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通过数据开发更好的产品。只需几个位点检测就能找到关键生物标志物,可以准确判断这个人细菌感染、真菌还是病毒感染,再往后就能具体到某个细菌或真菌。这就实现真正的终局之战了,但这个难度很大,路还很长。
10、量子位:刚提到《枪炮、病菌与钢铁》,给每个人的启示是什么?
夏涵:最大的启示是人其实并不是地球的霸主,真正的地球主宰者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力量强大就强大在润物细无声。每一次爆发都会促进人类社会的一次变革。它跟我们人类其实共同进化了这么多年,不会消失,它将永远陪伴在我们左右。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跟他们更好地相处。
最后送上彩蛋:)
关注创新工场视频号👇点击下方观看节目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
推荐阅读